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诫励宗室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六
奉天明命。虔受睿图。
而皇室子弟。未能称职。
堂侄馀庆承煦绍宗行淹祚洽再从弟璲志谦等。不能谨身奉法。
而乃轻侮国章。摈斥边隅。
未为塞责。朕悯其愚昧。
法申恩。并追赴京。
令于国子监安置读书。如悔过自新。
克复先训。所司条奏。
当议其官。皇宗亲更有左贬岭南远州
非恶逆缘坐等色。亦宜准此。
其有见任别驾。年齿尚幼。
未堪理百姓者。宜委中书门下新兴郡王李思训等择追赴京。
其禄俸一事巳上。并委本州勾当
每季附送入京给付。其馀庆等本州禄亦准此。
宗亲中有才行灼然为众推挹者。按察使具名以闻。
朕当擢以不次。自今后有犯赃私违礼经者。
准法科处。刑兹无舍。
庶敦睦之情。必闻于九族。
自家刑国。允洽于偫心。
宜各勉励。以识朕意。
三贤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或曰。
吾读古人之书。
而求古人之贤未获。
嗟夫。
遐叔谓曰。
无世无贤人。
其或世教不至沦于风波。
虽贤不能自辩。
况察者未之究乎。
郑卫方奏。
正声间发。
极和无味。
至文无彩。
听者不达。
反以为怪谲之音。
太师乐工。
亦皆失容而止。
曼都之姿。
杂于憔悴。
缊絮
蒙萧艾。
美丑夷伦。
以为陋。
此二者既病不自明。
又求者亦昏。
将剖其善恶。
在迁政化。
端风俗。
则贤不肖异贯。
而后贤者自明。
而察者不惑也。
余兄事元鲁山而友刘萧二功曹
此三贤者。
可谓之达矣。
或曰。
愿闻三子之略。
遐叔曰。
元之志行。
当以道纪天下。
刘之志行。
当以六经谐人心。
萧之志行。
当以中古易今世。
元齐愚智。
刘感一物不得其正。
萧呼吸折节而获重禄。
不易一刻之安。
元之道。
刘之深。
萧之志。
及于夫子之门。
则达者其流也。
然各有病。
元病酒。
刘病赏物。
萧病贬恶太亟。
奖能太重。
元奉亲孝。
居丧哀。
抚孤仁。
徇朋友之急。
莅职明于赏罚。
终身贫。
乐天知命焉。
以为王者作乐崇德
殷荐上帝。
以配祖考。
天人之极致也。
而词章不称。
是无乐也。
于是作破阵乐词。
是乐也。
协商周之颂。
推是而论。
则见元之道矣。
刘名儒史官之家。
兄弟以学著称。
乃述诗书礼乐春秋为五说。
条贯源流。
备今古之变。
推是而论。
则见刘之深矣。
萧以史书为繁。
尤罪子长不编年陈事。
而为列传。
后代因之。
非典训也。
将正其失。
自春秋三家之后。
非训齐生人不录。
次序缵修。
以迄于今。
志未就而殁。
推是而论。
则见萧之志矣。
元㨿师保之席。
瞻其形容。
不俟其言而见其仁。
刘被卿佐之服。
居宾友之地。
言理乱根源。
人伦隐明。
参乎元精。
而后见其妙。
萧若百鍊之钢。
不可屈折。
当废兴去就之际。
一生一死之间。
而后见其大节。
视听过速。
欲人人如我。
志与时多背。
恒见诟于人。
取其中节之举。
是可以为人师矣。
学广而不偏精。
其贯穿甚于精者。
又文方复雅商之至。
当以律度百代为任。
而古之能者。
往往不至焉。
超蹈孤厉。
不可谓不知言也。
茂挺父为丞得罪。
清河张惟一时佐廉使
按成之。
茂挺初登科。
自洛至
道邀使车。
发词哀乞。
惟一涕下。
即日舍之。
且曰。
萧赞府生一贤才。
资天下风教。
吾由是得罪亦无憾。
夫如是。
得不谓之孝乎。
或曰。
三子者各有所与游乎。
遐叔曰。
太尉房公。
可谓名公矣
每见鲁山
则终日叹息。
谓予曰。
紫芝眉宇
使人名利之心尽矣。
司业苏公。
可谓贤人矣。
每谓当时名士曰。
使仆不幸生于衰俗
所不耻者。
元紫芝
广平程休士美端重寡言。
河间邢宇绍宗深明操持不苟。
弟宙次宗和而不流。
南阳茂之季丰守道而能断。
赵郡李㟧伯高含大雅之素。
族子丹叔南诚庄而文。
族子惟岳谟道沈邃廉静。
梁国乔潭德源昂昂有古风。
宏农杨拯士扶敏而安道
清河房垂翼明志而好古。
河东柳识方明遐旷而才。
是皆慕于元者也。
刘在京下。
尝寝疾。
房公时临扶风
闻之。
通夕不寐。
顾谓宾从曰。
挺卿(集本作柄卿英华亦作柄卿注云唐书作捷一作挺)若不起。
无复有神道。
尚书刘公每有胜理。
必诣与谈。
数日忘返。
退而叹曰。
闻刘公清言。
见皇王之理矣。
陈郡殷寅直清有识尚。
恨言理少对。
未与刘面。
常想见其人。
河东裴腾士举精朗迈直。
弟霸士会峻清不杂。
陇西李广敬仲坚明冲而粹。
范阳卢虚舟幼直质方而清。
颍川陈谠言士然淡而不厌。
吴兴沈兴宗季长专静不渝。
颍川陈兼不器行古之道。
渤海高适达夫落落有奇节。
是皆重于刘者也。
工部侍郎韦述修国史
推萧同事。
礼部侍郎杨浚掌贡举
问萧求人。
海内以为德选。
汝南邵轸纬卿词举标干。
天水赵骅云卿才美行纯。
陈郡殷寅直清达于名理。
河南衍季融粹微而周。
会稽孔至惟微而好古。
河南陆据德邻恢恢善于事理。
河东柳芳仲敷该练故事。
长乐贾至幼邻名重当时。
京兆韦收仲成远虑而深。
南阳张有略维之履道体仁
有略族弟邈季遐温其如王。
中山颖士端疏明简畅。
颍川韩拯佐元行备而文。
乐安孙益盈孺温良忠厚。
京兆韦建士经中明外纯。
颍川陈晋正卿深于诗书。
天水尹徵之(集本英华作徽之英华又注云一作微)诚明贯百家之言。
是皆厚于萧者也。
尚书颜公。
重名节。
敦故旧。
茂挺少相知。
颜与陆据柳芳最善。
茂挺赵骅邵轸最善。
天下谓之颜萧之交。
殷寅衍睦于二交之间。
不幸元罢鲁山终于陆浑
刘避地逝于安康
萧归葬先人殁于汝南
今复求斯人。
有之无之。
是必有之。
而察之未克也。
三贤不登尊位。
不享下寿。
居易委顺。
贤人之达也。
不蒙其教。
生人之病也。
予知三贤也深。
故言之不怍云。
邢宇司封员外郎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六
敕。
户部员外郎邢宇
雅志冲澹。
敏识精达。
养闲移疾。
亦有岁年。
南宫地清。
列宿虚位。
擢才进善。
以佐邦理。
可守司封员外郎
法书论 唐 · 蔡希综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五
余家历世皆传儒素。
尤尚书法。
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
有篆籀八体之妙。
六世祖陈侍中景历。
五世伯祖蜀王记室君知。
咸能楷隶。
俱为时所重。
从叔父右卫府兵曹参军有邻
继于八体之迹。
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
第七兄洛阳希寂。
并深工草隶。
颇为当代所称也。
周宣王史籀作大篆。
秦始皇程邈改为隶书。
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书改为楷法。
仲又以楷法变为八分。
其后继迹者。
伯喈得之极。
元常或其亚。
草圣始自楚屈原
章草兴于汉宣帝
楷法则曹喜师宜官梁鹄皇象罗景邯郸淳胡昭杜度
草法则崔瑗崔寔张芝张昶索靖卫瓘卫恒羲献。
宋齐之间。
王僧虔羊欣李镇萧子云萧思话陶隐居永禅师
唐房乔杜如晦杨师道裴行俭高士廉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褚遂良薛稷
其次有琅琊王绍宗颍川钟绍京范阳张庭圭。
亦深有意焉。
父兄子弟相继其能者。
东汉崔瑗
宏农张芝与弟
河东卫瓘子恒
颍川钟繇及子会。
琅琊王羲之及子献之。
西河宋令文及子之逊。
东海徐峤之及子浩。
兰陵萧诚及弟谅。
如是数公等。
并遭盛明之世。
得从容于笔砚。
始其学也。
则师资一同。
及尔成功。
乃菁华各擅。
亦犹绿叶红花。
长松翠柏
虽占雨露。
孕育于阴阳。
而盘错森梢。
䒠茸艳逸。
各入门自媚。
讵闻相下。
咸自我而作古。
或因奇而立
若盛传于代。
以为贻家之宝。
则八体之极。
是归乎钟蔡。
草隶之雄。
是归乎张王。
此四贤者。
自数百载来。
未之逮也。
广丧朋友议 唐 · 崔祐甫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
殿中侍御史安定皇甫政
字公理
尚书左丞之子。
文行兼茂。
不忝前烈。
雅度精识。
其俦盖寡。
祐甫昔年尝为左丞使介。
而公理又余之族甥。
故狎焉。
大历七年
余寓滁。
而公理寓楚。
适有来讯。
示余以所著丧朋友议。
余美其重礼义。
有古之遗范。
瞻望德门。
轨躅无替。
亦感思者之所慰幸也。
公理又谂余曰。
从事于文。
舅氏未尝以一言见诲。
岂所望哉。
盍示今议之利病。
猗欤公理
年未四十。
班在赤墀。
簪笔持简。
为王近臣。
顷又佐廉问。
董淮海之部。
名遂矣
权厚矣。
固当缓步阔视。
光车美服。
为贵为达而已矣。
乃不遗我謏狭
不略我衰惫。
念噬肤之戚。
收门吏之旧。
周爰咨询。
以师道见待。
吾亦何有。
但美子之求益不倦。
虽一勺而进。
可以浸天壤。
一卷之多。
可以镇方域。
况其渺瀰既广。
崭崒已峻。
增之廓之。
于成名乎必矣。
皇甫氏有子哉。
因览斯议。
忽忆永泰中于穆鄂州宁会客席。
与故湖南观察韦大夫之晋同宴。
适值有发远书者。
知郑郴州炅知庞歙州浚。
或以疾而殁。
或遇戕于盗。
韦氏出涕沱若而言曰。
刺史之晋之交友也。
于是敛匕箸。
离筵席。
因归于所次而哭之三日。
人来吊之者。
韦则尽哀长号。
不徒戚容而已。
又间岁。
祐甫佐江南西道连帅魏尚书
时属幕中参佐有加官者。
聚合乐饵。
卜日为宴。
宴前行人至。
团练副使考功邢郎中宇捐馆于荆南
邢与魏乡国接近。
邢郎中则诸魏之出。
尚书为内外昆弟。
适受朝命。
尚书倅。
仆感杜篑规平公之事。
将入言于府主。
请罢宴。
若不可。
则请彻乐卒事。
而同列之士。
恶我者嗤鄙之。
词充牣于听。
谓我樵夫农叟之智也。
好我者颦戚而相诲曰。
慎无以方枘施圆凿。
自取辱焉。
谆谆如不能已。
仆懦夫也。
因是而自悔。
乃其宴也。
大庖具酒车。
倾郑卫之女。
列于宾席之末。
俳优侏儒。
设于公堂之下。
昼日不足。
继之以烛。
使膳夫歘来酌曰。
旷饮斯。
必当见舆曳之无算。
又焉得终其词哉。
使我不言。
适其宜也。
今者追想。
湖南犹孔门之训。
其他则吾不知。
因纵言之。
以报公理
示之义当矣。
又何以规。
议既成。
客谓祐甫曰。
湖南江西二观察。
颇尝知其风味。
公直简谅。
魏则先之。
饰情强仁。
韦之志也。
今吾子之论。
无乃剥魏而附韦乎。
且子魏之上介也。
论议不隐。
恐非春秋内鲁故宋之义。
盍辨焉。
祐甫应之曰。
噫。
宁以他规我。
是论也。
吾复之熟之有日矣。
湖南之晋饰情强仁。
诚如来议。
礼不云乎。
先王制礼。
贤者俯而就之。
不肖者企而及之。
子张曰。
先王制礼。
不敢不至焉。
韦氏之丧朋友。
纵不由衷。
亦与夫二者之义合矣。
吾虽欲不与。
其可得哉。
至于故府公魏尚书
公直简谅。
清身敬职。
郡人戴于下。
朝听满于上。
狼籍甚盛。
岂造次之所尽哉。
但于邢副使之丧。
若忍悲而就宴。
可谓哀乐失其节。
乃左氏传所载乐祈告人曰。
君与叔孙。
其皆死乎。
及子招乐忧之谓也。
若情不至焉。
率而为宴。
则礼经所谓直情而径行者。
戎狄之道也。
吾虽欲勿议。
又不可得也。
且吾之所论者。
因皇甫公理所著丧朋友议。
故纵言及之。
非敢定二观察之褒贬。
湖南吾取节焉而已矣。
来议又以吾尝为魏公使介。
今兹著论。
异于春秋隐鲁故宋者。
兹又近而非中也。
仆才虽不腆。
中台之剧曹郎
且兼柱下史
有名于著定矣。
受命为尚书介。
弥缝润色之职事。
安可见责以敬故君之礼。
呜呼。
晋悼公魏绛之君也。
悼公之弟。
韩厥赵宣之所任也。
宣子之仆。
及其终也。
悼公魏绛曰。
无重寡人之过。
宣子曰。
可贺我矣。
无罪焉。
岂不慎重当公正之世。
论议之与刑罚。
当岂异哉。
子何见过深也。
呜呼。
天下有至公。
有至当。
知贤而举用之。
至公也。
临事而平处之。
至当也。
各守其分。
复何尤哉。
汉徐孺子于故举主之丧。
徒步千里。
而行一祭。
厚则厚矣。
其于传继非可也。
历代莫之非也。
近日张荆州九龄又刻石而美之。
于是后来之受举为参佐者。
报恩之分。
往往过当。
或挠我王宪
舍其亲戚之罪负。
举其不令子孙。
以窃名位。
背公私党。
兹或近之。
时论从而与之。
通人又不救。
遂往而不返。
徐生徐生。
得非失中之履霜也。
常积愤懑。
因而书之。
宗室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右武卫大将军使持节舒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源郡食邑二千一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高密郡公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九、《华阳集》卷五四
惟皇从兄高密郡公讳宗望字子国太宗皇帝之曾孙,潞恭宪王元佐之孙,安远军节度使、密国公允言之第七子。
初命为供奉官,先帝念邢王之后不可以无祀,命公以内殿承制实嗣邢国,是为文惠王元杰之孙。
景祐中,朝廷始用卫府之秩,宠加同姓,改右监门卫将军
庆历中,诏封诸王之裔,遂爵清源郡
皇祐二年,秋祠合宫,除右领卫大将军,积迁右武卫大将军舒州防禦使
公少聪警,力学,善属文。
其进止方重,驭内外严而有法,然不以富贵加人。
喜亲师友,每陈书于前,观自昔忠义之士,未尝不掩卷而叹。
作《戒子文》,刻石斋楹下,其大略以世禄骄华为戒。
初,先帝尝敕宗室子弟学虞永兴之书,公退阅字法,亟书《千字文》一卷以进,上嘉其笔翰精婉,特宠以刺史之拜。
后复于延和殿试宗室子弟所学书,令宗正第其高下,以公书第一。
比献所为文,上问所欲,愿尽赐国子监书,以勉诒子孙之学,遽从其请。
先帝好飞白书,侍从蒙赐者以为荣,公前后所得殊多。
又尝以金泥纹罗书「宗望好学乐善」及「为善最乐」字以赐之,非它儗也。
公因请建阁第中,贮帝所赐书。
既成,上又为亲书阁名,其见宠遇若此。
公所被赐予,多赒人之急。
外姻之贫未葬者,公为出金缯,歛而葬之,闻者高其谊。
今年春,闻先帝寝疾甚,因谓族人曰:「虽托肺腑,而不得进侍左右,吾积沈忧,恐先犬马,不能以报厚恩」。
未几,果发疽,太医驰视,已不及。
其终,嘉祐八年三月十七日也。
启手之夕,召诸子床下受遗令,其言如《戒子文》。
享年四十四。
上闻,恻然为哀,命入内供奉官梁从政典护丧事,所以赙襚之礼甚厚。
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高密郡
其年十月甲午仁宗皇帝昭陵,遂举公之丧西祔于文惠之园。
夫人张氏,封永嘉郡夫人,赠太师、兼中书令徐国公耆之女,先公亡。
子男七人:长仲合,次仲嘉,皆右监门卫大将军
次仲炎、仲峭,皆右千牛卫将军
次二子蚤亡,次尚幼。
女五人:长适侍禁天益封南阳县君
次适侍禁李庠封华容县君
次二女蚤亡,次尚幼。
铭曰:
天子仁恩,闵族弗绪。
有贤维公,实大邢宇
其来有仪,组䩛镂膺。
以烝以尝,孝孙是承。
夙志于学,德日俊茂。
锄首金葩,赐书盈构。
讣闻几何,忽出缀衣
素车之从,万祉无期。